英吉沙县:传承创新做“活”非遗小刀产业
立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吉沙小刀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英吉沙县积极探索整合资源,通过打造景区展销窗口,创新文创产品,构建行业透明价格体系等措施,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产业链,挖掘提升其经济价值,让非遗产业“活”起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5月24日,走进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锐利小刀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时有游客前来现场观摩体验手工小刀的制作流程,购买几把心仪的小刀。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旅游产业开发,英吉沙县对喀拉巴什兰干村房屋、街景及内部功能分区改造,打造出集小刀制作、展示、销售、体验等环节为一体的特色小刀村景区,成为新疆休闲度假、消费购物别具一格的打卡地,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

英吉沙县锐利小刀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阿卜杜萨塔尔说:“打造特色小刀村景区后,游客比起往年多了不少,店铺每天平均收入是2000元。”
据新疆开放大学驻英吉沙县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张民涛介绍,“随着小刀产业的不断优化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现在全村小刀日均销售量达到3万6千元左右,游客量日均可以达到70人到80人,在节假日期间达到200人到300人左右。”

英吉沙小刀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造型别致,制作精巧,纹视秀丽,花式多样。每一把小刀都要经过选材、煅烧、锤打、接合、锻打、淬火、打磨、锉平、装饰、完型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新疆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之一。如今,不少村民通过互联网,做起了电商,进一步拓宽了英吉沙小刀的销售渠道。

阿卜杜萨塔尔一家得益于此,去年纯收入就达到20万左右,他说:“今年我们还跟另一家合伙开了店铺,拓展了经营范围,今年纯收入大概能达到30万左右。”
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增强小刀产业活力,英吉沙县跟成熟文创企业合作,推出英吉沙小刀文创餐具,谋划布局新产业发展,带动从业者就业创收。同时还通过科学化、合理化、透明化的小刀定价机制和标准,规范和完善小刀价格,构建行业透明价格体系,大幅度提升游客满意度,努力把小刀做成文旅“大产业”。
阿卜杜萨塔尔说:“现在我们的店铺都统一标价,把英吉沙小刀的价格表放在了店里,游客也比较满意。”
“今年实行了明码标价,让客人购买时候能够直观了解小刀价格的合理区间,购买时心里更加踏实,更加放心。”张民涛说。

目前,喀拉巴什兰干村有27家小刀店,月均收入7000元到9000元,从业者百余人。随着今年刀王故居项目的建设完成,英吉沙县将进一步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带动旅游产品生产供给,让英吉沙小刀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帕提曼.米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