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新貌·访园区丨新农人挑起科技致富“金扁担”


  今天对于新疆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负责人宁繁华来说,又是忙碌的一天。刚接待完一批来参观的客人,又步履匆匆地和前来洽谈合作业务的贵州企业代表碰面。

图片

工人在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智能玻璃温室打理西红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另一边的荷兰智能玻璃温室里,员工们正在采摘西红柿。很快,这批“普罗旺斯”西红柿经过全自动分拣、包装后,将通过冷链物流,运往各地。

  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山东水发集团新疆东鲁水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山东成熟的蔬菜种植技术引入南疆,在疏勒县巴合其乡建起现代蔬菜产业园,解决喀什地区蔬菜产量低、品种少、上市期短、价格不稳等问题。

图片

在疏勒县拍摄的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一角。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如今,在这个占地5000亩的园区里,分布着7万平方米的荷兰智能玻璃温室、6480平方米的育苗中心和1000座日光温室大棚,吸引了周边众多村民前来取经就业。

  “从没见过不用土就能结出来的西红柿。”谈起在产业园工作的第一天,疏勒县巴合其乡艾格孜艾热克村村民尼斯热提古丽·大外库力依然面露惊喜。她从没见过要吊起来养的西红柿,也没见过这么干净的菜地,更重要的是,这些蔬菜全部是订单式生产,每一颗西红柿都“名花有主”。

  产业园生产部负责人刘其介绍,园区采用潮汐式灌溉系统进行工厂化育苗,节水节肥节约人工的同时,保证种苗优质无病虫害。玻璃温室采用正压通风系统,引进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等,温度高了,系统就拉上遮阳幕布,反之,就加温保护,让农作物拥有稳定的生长环境。

图片

工人在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智能玻璃温室打理圣女果。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玻璃温室旁的厂房里,竖立着十几个直径数米的大罐,里面装满了超滤水。“这些超滤水为灌溉用水,它可不简单。”刘其介绍说,植株不同的生长阶段和长势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公司利用智能一体化灌溉机,进行科学化和精准化的营养液配比,保证植株生长过程对养分的精准需求。

  无论是智能化温室大棚,还是科学种植,都是为了保证蔬菜生长的持续性,为接下来的销售提供保障。

  科技宛如一根“金扁担”,一头挑起田间地头,一头挑起消费市场。产业园从品种研发到园区建设,从种植技术到包装销售,每个环节都充分运用科技力量,种出的优质西红柿以销定产,平均每公斤卖到30多元。

  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园以农助农,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等多种模式,拓宽周边农民增收渠道。

  布威海丽且姆·图尔荪承包了园区的三座大棚,最近,她刚卖完一茬西红柿,目前正在采收成熟的豇豆。作为曾经的产业园员工,布威海丽且姆见识了科学种菜的优势。

  她估算,如果种植西红柿和豇豆,按平均市场价,一个大棚的年纯收入可达5万元。

图片

  工人在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准备外运刚采摘的西红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像布威海丽且姆这样的农民还有40多个,他们主动承包园区的日光温室大棚。产业园专门创办农业培训学校,培训有知识、有技能的产业工人进园就业,在当地加快传授种植技术,通过与农业院校、科技单位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基地。

  “从种到销,菜农们都不用操心。”刘其告诉记者,产业园根据订单需求,提供相关的蔬菜苗,专人指导菜户们做好技术管理,蔬菜成熟再进行统一收购,实现从前期种植到后期销售的全方位一体化运作。

图片

  工人在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智能玻璃温室打理西红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在产业园工作一年多的尼斯热提古丽,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去谁家做客,她都要去菜园转转,看到没有任何支撑的西红柿苗,都要拿来枝条把植株架起来,并拉过主人告诉对方如何科学种植。

  “种菜是要讲科学的,以后,我要把这种理念告诉身边所有人。”尼斯热提古丽说。

[责任编辑:帕提曼.米吉提]

Copyright (C) 2016 zgka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喀什地委宣传部主管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91-2384777

中国喀什网举报热线:0998-2673718  2673715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新ICP备15003762号